驾速速 最新资讯 汽车圈里经常能听到哪些谣言?

汽车圈里经常能听到哪些谣言?

汽车圈里经常能听到哪些谣言?

马桶吸可以轻松打开汽车门?是真的?还是谣言?

事件:最近刷到一个视频,当事人居然用马桶吸打开车门,于是我吓尿了,赶紧淘了一个上等马桶吸,去给爱车验证一下,结果车门没动静,马桶吸却坏了,还把油漆拉掉了一块。

这是谣言,假的,马桶吸压根拉不开车门!

相信科学:不管你是高端豪车,还是低端国产车,车门中控锁都是左右方向的力才能开关,而马桶吸是垂直方向的力,除非你把门锁直接拉坏,否则是不可能打开车门的,更别说轻松打开。懂一点物理常识都能知道,可惜我的物理是体育老师教的。

痛定思痛,决定把关于汽车的谣言一网打尽,大家不要像我一样交智商税哈!

第1条:车内暴晒的瓶装水,不能喝,会致癌,是真的吗?

事件:我妈最近转了个帖子给我看,还嘱咐我:“闺女,赶紧把你后备箱的、车内经过暴晒的瓶装水都丢了,那个喝了会致癌”。我说:“为什么?”,她说:“瓶装水在高温下,会释放甲醛等有害物质,因为水瓶是塑料,所以物质会渗透到水中”。

这是谣言,假的,车内温度达不到塑料瓶释放有害气体的最低要求!

相信科学:瓶装水的容器是塑料的,遇到明火确实会变形、甚至助燃,还会产生刺激性气体。但是正规厂家的水瓶,一般不会添加增塑剂等物质,而瓶体主要成分是PET,这种材料在120℃才会变形,哪怕在海南暴晒,车内温度最多也就80℃,压根达不到条件。

但时间过长的瓶装水,可能会过期,有时也会有沉淀物,在有效期内饮用是没问题的,也不会致癌。但是在东北地区,由于天气极寒,有时候会把瓶装水冻破,等到汽车发动,车内空调一开,冰块会融化,水可能对汽车电子产品有危害。

第2条:遮住车牌中间的“小圆点”,就可以躲避电子眼,是真的吗?

事件:网上看到一个短视频,有个司机为了躲避电子眼的拍摄,将口香糖挡住车牌中间的“小圆点”给挡起来,让电子眼的摄像头没法聚焦,车牌拍的就是模糊的。

这是谣言,假的,“小圆点”确实有作用,但是摄像头是拍整体车牌的!

相信科学:车牌的小圆点确实有作用,它的主要成分来源于稀土金属,能吸收周围的热量,好让摄像头的红外线探头捕捉,能起到快速聚焦的作用。但电子眼拍摄的逻辑是拍整个车牌,哪怕挡住“小圆点”,车牌也能抓拍清楚,因此堵住“小圆点”是掩耳盗铃的做法,被交警发现,直接扣12分,罚款200元。

第3条:砸到挡风玻璃的鸡蛋,立马用雨刮会越刮越模糊,是真的吗?

事件:看过一个小实验,低速40KM/H,突然扔一个鸡蛋到前挡风玻璃,实验者不敢用雨刮,只能立马靠边停车,用手清洗破碎的鸡蛋,还说立即用雨刮会越刮越模糊。

这是谣言,假的,遇到鸡蛋,立即马上打开雨刮,不要吝啬玻璃水!

相信科学: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,一旦跟玻璃水中的酒精结合,确实会产生模糊状的沉淀物,如果处理不得当,遮挡率达到90%以上,相当于给车蒙上眼睛。此时如果不能马上停车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立马打开雨刮,不停地用玻璃水水冲洗,最终车玻璃是可以清洗干净的,但速度要快,要舍得用玻璃水。

如果超过3分钟不清洗,在飞驰的汽车上鸡蛋由于气流会大面积散开,且跟空气摩擦会凝固成模糊状,这时候再用雨刮,基本是很难弄干净的。

第4条:汽车空调温度越低、风速越大,越耗油,是真的吗?

事件:汽车开空调制冷,这个耗油大家没争议,但司机觉得空调温度越低、风速越大,耗油量越大,因此每次故意把空调的档位调低一点,哪怕忍受一下酷热。

这是谣言,理论上是真的,真实中可以忽略不计!

相信科学:风速的大小,取决于鼓风机,而空调温度的高低,取决于压缩机。汽车空调有两种方式:一个是变频,一个是定频,而一般的家用车基本是定频,也就是说汽车制冷的功率是恒定的,之所以档位高就凉快,那是因为鼓风机吹出的风速大,短时间内冷空气进入多。

理论上鼓风机耗电,电瓶的电需要燃油提供能量转换,会增加油耗;实际真实中,把风速调到最大,对油耗的影响微乎其微,大家放心大胆把空调调到最大档。

第5条:真皮座椅,就是动物的皮毛,是真的吗?

事件:经常听到4S店销售说,我们这车配备的真皮座椅,压根不需要包装,消费者一听就信以为真。

这是谣言,20万以内,你想要动物真皮座椅就是做白日梦!

相信科学:真皮座椅≠真皮,国内的车,价格低于20万的,谁敢说自己的车是“真皮”座椅,你笑笑就可以了。

你想想买一双真皮皮鞋得多少钱,一分钱一分货。所谓的真皮,实际就是PU皮,也叫人造革,主要成分是聚氨酯,从外观、质地上看上去跟动物真皮有几分相似,但比不上它的柔软,舒适,PU皮唯一优点就是在塑性方面比要好过动物真皮。

第6条:2000公里要首保,5000公里要换机油,是真的吗?

事件:买车后,销售都会说,车子到了2000公里一定要来首保,这样对新车有好处,等你做了首保,又说5000公里一定要换机油,这样保护发动机。

这是谣言,假的,一年换一次机油错不了!

相信科学:之所以让车主尽快去做首保,那是好催促你尽快花钱去做保养,不管是矿物质油、半合成机油,还是全合成机油,如果只看公里数不看时间就让你换机头的,都是耍流氓!

如果一个月开5000公里,后面继续开压根没事,这时机油反而是最佳状态;但是2年开2000公里,机油就必须换,因为机油受时间的影响大于公里数的影响。

但是5000公里一换有点费钱,正常情况一年换一次足矣,一般一年跑个8000-10000公里够本,当然全合成机油跑个12000~13000也是可以的,发动机没那娇贵。

第7条:加油站推销的燃油宝,可以降低油耗,是真的吗?

事件:每次去加油,加油站员工都会给我推荐燃油宝,可是对于男司机就不推,还说加燃油宝可以降低油耗,搞得我像会动心一样。

这是谣言,假的,燃油宝,不说了,套路满满!

相信科学:所谓无利不起早,如果燃油宝可以降低油耗,为什么不直接融合到汽油里面,还要单独分开卖?燃油宝也叫汽油清净剂,确实可以避免一部分积碳,但也没有那么夸张。

说燃油宝可以降低油耗,就是无稽之谈,甚至有些低质伪劣的燃油宝,不但不能清除积碳,反而会加快发动机的损伤。

第8条:销量越大的街车,就越靠谱,问题也少,是真的吗?

事件:不看疗效,看广告,这是绝大多数国人的消费观,一个车好不好,就看它是不是家喻户晓的街车,可是车企的人也是国人,他们能不懂国人的心理吗?很多人就喜欢看销量,身边人、4S店销售也会说这车销量排行靠前,于是大家跟风从众,压根不会去思考。就好比现在的特斯拉,真有那么香吗?刹车失灵看见没?这才火几年。

这是谣言,假的,销量好不代表就是好车!

相信科学:很多车型只有中国才会投产,也叫特供款,大家知道为什么?

因为没有国外车型对标,车企就可以随意减配,老百姓也不知道这辆车,花几十万是否值得。车企为什么热衷排名,因为有排名,傻白甜才会去买啊,什么朗逸、轩逸、速腾、捷达等,不是说这些车不好,而是质量与价格不对等,至于加价买车,只能说服你YOU。

第9条:空挡滑行更省油,是真的吗?

事件:很多老司机会告诉新手司机:挂空挡滑行更省油,遇到下坡路大胆的挂空挡,能省不少买烟的钱。

这是谣言,假的,不但不省油,还很危险!

相信科学:这不是省钱,这是拿生命开玩笑。以前的汽车,手动挡这么做可能会省一丢丢的油,如今都什么年代了,现在发动机都是采用电喷,喷油量不会因为挂空挡就降低。

反倒是下坡路挂空挡,发动机与驱动轮的离合器分开,车辆下坡利用的惯性行驶,发动机没有介入,一旦遇到前方紧急事故,单纯依靠刹车可能会造成事故,甚至是翻车。

第10条:肉眼看得见的配置越多,车就越安全,是真的吗?

事件:很多人买车为了面子,车上肉眼看得见的配置越多越好,不然熟人不知道这是好车,可是对于保命的安全配置,不管不问,也不会去关注。

这是谣言,假的,花里胡哨的配件就是鸡肋!

相信科学:基于国人这个消费习惯,车企为了投其所好,给车加装一堆肉眼看得见的配置,比如说真皮座椅、全景天窗、超大中控屏等,看上去车的科技感满满。

可是减配电子车身稳定控制系统(如ESP)、儿童安全座椅接口、副驾驶安全气囊、雾灯都减配,甚至防撞钢梁都用泡沫来代替,反正车主也看不见。车企要赚钱,加一些花里胡哨的配置,那么肯定就会减配保命配置,毕竟买的没有卖的精。

关于汽车圈的谣言,真的是让人防不胜防,那老百姓如何甄别呢?

1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。

以前信息闭塞,网络不发达,很多人去网吧上个网都是奢望,因此会有不透明的信息差,导致大家不能科学理性地辨别谣言的真伪,何况是专业汽车知识。如今面对谣言,一定要利用互联网资源,当然网络有利有弊,毕竟真实信息和谣言都会传播,所以要信息比三家,学会甄别。

2、趋利避害,将对立面的“敌人”培养成同盟“朋友”。

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,利益也不会相同,比如说你去买车,是找熟人还是找陌生人?很多人说找熟人省事,我想说如今的社会坑熟得太多,你买辆车可能优惠不了多少,反而欠别人的人情。

但是找陌生的销售,看似是买卖关系,只要你会欲擒故纵,最后销售就跟你一条战线的,因为他的工资、奖金来源于潜在买主,如果你不买,他就会损失一单,毕竟顾客拿着钱去哪里不能买车,哪怕同样的车型,可以去不同的品牌经销商,所以要将“敌人”培养成“朋友”,这样很多汽车谣言就不攻自破。

3、走进车友论坛,了解真实的车主用车情况。

不要听车评人的建议,很多人被车企买通了,因为他们靠车企发工资。

不要听熟人的建议,除非自己的爹妈,跟你讲真话,买车这种事,就怕“朋友”说好,反正也不是花他的钱。

如果真想理解一款车,规避谣言,买车前潜伏到该车型的论坛或者沟通群,每天看看车主的真实用车情况,就算你是小白,也会懂车了,也能甄别谣言的真伪,毕竟聚少成多。

写到最后的一句话!

谣言止于智者,前提是需要学习,不然辛苦存了100000元去买车,发现买回一个“车爹”。

如果不听劝,那就亲身去实践,反正钱多无所谓,不就是个车整那么多干吗,不开心就换,对吧!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