驾速速 学车日记 2002年,学车记

2002年,学车记

进入21世纪,开车成为了一项必备的技能。

2002年身边的同学去考驾照了,在同学的怂恿下我也准备去考了。

驾校

当时有两个选择。

第一个选择是“海淀驾校”,“海淀驾校”是大驾校,培训车辆有好几千辆(甚至更多),很多考试的法规它都参与了制定。

第二个选择“兴达驾校”,这是个小驾校,说小其实也不小,培训车辆也有几百辆。

在同学的推荐以及对比费用的情况下,我选择了“兴达驾校”。

费用

不选“海淀驾校”主要原因是学费贵,“兴达驾校”学B证,也就是学大货,学费是2500元,2500元对当时的我也是一大笔钱。

考驾过程

体检通过后,首先要学习法律法规,学习加考试要好几天,具体几天已经不记得了。当时考试是用试卷考试的,90分及格,考了95分。

驾校记得是在北安河乡,驾校有班车接,回来要自己坐公交回来,03年还没通地铁。03年考驾照已经有初步的信息化了,学车前第一件事情是录入指纹,以后考试要用。

我老家学车从开始到结束一般都是一个教练,而当时在北京学的时候是预约制,提前一天打电话到驾校预约你想预约的教练,每天最多练习4个小时。我前前后后一共约过大概4个教练。

学车的第一天的教练说话很干脆,没有废话,见到我就问:练到哪儿了?我说:我第一天?教练一听立马把车开到小操场边上,手刹一拉,让我原地连大方向,熟悉油门 刹车 离合器 挡位。印象最深的是教练告诉我:左手要放在方向盘的九点钟方向,右手放在三点钟方向。原地练了2个小时后,教练过来就开始问我,油门 刹车 离合器分别是哪个?方向盘怎么打?档位怎么换?看我练得八九不离十了,说了一句:把车打着!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听到这句话后我的反应是激动外加些许害怕。我一拧钥匙发动了卡车,挂上一档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开了将近2个小时,学车的过程时间过得是很快的,我恋恋不舍的结束了第一天的练习,非常盼望接下来的第二次练习。

练车有个小本,每次练完,教练会把这次练的科目都写在小本上,方便下一次的教练查看练车的进度。

第二次我还想约第一天的教练,但是没有约到,不管这次没有约到,在整个学车过程中一直没有约到。第二次约到的教练是个年轻人,估计也就30岁,叫孙大力,相比其它教练,孙教练脾气比较好,说话比较和气。我的倒库 单边桥 坡起 限制门等等都是孙教练教的。因此这么多年了,我一直记得它名字。

倒库是个很难的科目,不光科目难,车也是一个难点,因为没有助力转向,所以方向盘非常重,有些女学员恨不得站着转方向盘。

场地是用6根杆子模拟两个车库:

第一步,从右边车库前面的路上倒入左边的车库;

第二步,从左边的车库把车移到两个车库中间;

第三步,从中间把车移到右边的车库;

第四步,把车从右边车库开到左边车库前面的路上;

第五步,把车从左边车库前面的路上倒入右边车库;

倒库是有口诀的,方向盘上和车身上都贴有标记,记住口诀能很好帮助练习倒库。

倒库是要考试的,倒库属于科目几,请留言告诉我

每次倒库考试前,驾校都会把要考试的学员集中到一起集训三天,这对提高通过率还是很有帮助的。可令人遗憾的是我倒库考试没有通过,当时已经是电脑考试了,只要进库出库超出标志杆,考场的大喇叭就会说:考试不合格。出了考场到驾校预约下一次考试,庆幸的是补考顺利通过!

倒库通过后开始场地训练,场地训练都是在海淀驾校的练车场,练车场占地很大,里面各种道路 红绿灯 障碍都是模拟真实的路面情况。

2002年年末,非典在广东被发现,03年初到5月份,非典在北京肆虐,北京的各个行业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影响,驾校也不例外。坐驾校的班车,大冬天不让关窗,要是有人关窗会被司机一顿臭骂。

受非典影响,一直到6月中7月初才让路考。同样的,路考也是集中培训3天,我是非典后第一批路考的学员,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,那天考试的每一批最后几个总是不及格,找了驾校的校长操作了一顿才算通过路考。

2003年7月我拿到了驾照,B本。

学车的整个过程不光是学车,从中还知道了点社会复杂的一面。比如:有一次约的教练,上了就是不教你,一开始我不知道为什么?过了一会恍然大悟,赶紧下车到小卖部买包烟。但是还傻不拉几地拿出一根来给教练,教练看看我说:要么你自己抽一根,给我一根,要么一包都拍这儿!这件事让我知道了人和人之间该如何相处,获益匪浅啊!感谢这个教练!

司机原来是专业的工种,在以前那是相当牛的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汽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,开车也成为了人们一个必备的技能,这是社会进步和繁荣的体现。

从拿到驾照到现在已经快20年了,一切仿佛就在眼前,时间之快不敢想象,以前的是记得清清楚楚,眼前的是却时常忘记,难道是老了?

驾考记(下)

返回顶部